探寻大数据时代的工业变革之路2015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在京举办
探寻大数据时代的工业变革之路 ——2015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在京举办
2015年11月18日,以“大融合 大变革 大突破——大数据时代的工业变革”为主题的“2015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在北京举办。
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大数据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力发展工业大数据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制造业网络化和智能化,正成为工业领域的发展热点。在此背景下,国内首个专注于工业领域大数据应用的权威会议——2015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在京盛大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出席大会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致欢迎辞。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王建民,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智能维护系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李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春立,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杨炳儒,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劲松等工业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杨学山从对工业大数据的认识、工业大数据的方法,以及工业大数据的运用实践三个层面解读了工业大数据。谈到工业和大数据的关系,杨学山指出,要明确工业是大数据的主体,工业大数据的价值正是在于其为产业链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提升了工业生产的附加值。工业大数据的最终作用是为工业的发展、为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表示,大数据是在工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融合当中产生的。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工业领域正在产生深刻的变革。首先是引发了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柔性化生产方式正在悄然取代原来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其次是引发了企业合作方式的变革,中介正在被大数据管理取代;再次是引发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制造业服务化、生产设备租赁化、个性定制化正在成为服务的主流。
王建民以《工业大数据的实践》为题发表了演讲。“无论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为什么不约而同在谈转型升级的问题?”王建民首先提出问题。通过统计不同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发展过程,大数据发现了一条“苦笑曲线”,即一个经济体一旦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阵营时,制造业在其GDP中的占比就将逐步下降。而通过大数据逐步进入生产链,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创新问题和售后问题,制造企业转变为生产型服务企业,“未来,通过工业数据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或许工业大数据将使制造业由苦笑曲线转变为微笑曲线。”王建民表示。
- 上一篇:信息化助力农机无人驾驶成为现实
- 下一篇:我国现有的防伪技术概述三
- 2023-03-24中国制造在自主创新中厚积薄发
- 2023-03-24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销售部一季度订单稳步增长
- 2023-03-24太阳电缆目前具备超高压电缆生产技术能力
- 2023-03-24太钢大力拓展国内外核电市场
- 2023-03-24徐工装载机家族共移黄山0
- 2023-03-24太平洋15个岛国集体向澳大利亚发难呼吁淘汰煤炭发电
- 2023-03-24中国石都知名石材企业评选结果公示
- 2023-03-24住建部推棚改货币化房地产又逢政策托市
- 2023-03-24厦门市项目建设迎来新篇章轨道交通1号线全面开工
- 2023-03-24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国家光伏补贴政策